1、介质阻挡放电是把绝缘介质插入放电空间的一种非平衡态气体放电,其阻挡介质通常为玻璃、聚四氟乙烯、陶瓷等绝缘材料,有效抑制气隙内电流的无限增长,避免放电过渡到火花放电。其可以在高气压和宽频率范围内工作,产生大体积、高能量密度的低温等离子体,且不需要真空设备就能在室温或接近室温条件下获得活性粒子。
研究实例:DBD技术有重要的环保价值,在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化学性质活跃的自由基和准分子,它们和其它原子、分子或其它自由基发生反应,形成稳定的原子或分子。可利用该特性处理废气,降解污染物、杀菌消毒灯。DBD可用于材料表面改性等方面,作用深度范围材料表面几纳米-几百纳米,能在不影响基体性能的前提下改善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能。DBD可用于制成准分子辐射光源,如紫外准分子灯、无汞荧光灯、等离子体显示屏等。
2、弥散放电是通常在极不均匀电场中产生的,介于电晕和火花放电之间的,大面积高密度的稳定放电形式。其表现为从强场处产生的等离子体通道相互交叠,并贯穿两极,但未形成火花通道,具有类似大面积辉光放电的特征。整个放电气隙内无任何阻挡介质,由电源直接驱动两极形成。
研究实例:弥散放电具有电子密度大、能量效率高和可产生大面积低温等离子体的特点,有利于提高等离子体活性,因此在等离子体助燃、材料表面改性等方面呈现广阔的应用前景。大气压下,有许多实现弥散放电的方法:外加电源的预电离、预热气体、气体流量的辅助作用等。在等离子体特征阻抗和电流密度等参数、弥散放电产生机制、大面积均匀放电的应用基础探索等方面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3、微放电效应是发生在两个金属表面之间或者是单个介质表面上的一种真空谐振放电现象,其通常在空间微波系统中产生,由部件中传输的射频电场所激发,在射频电场中被加速而获得能量的电子撞击表面产生二次电子而形成。微放电的放电特性可以用在一些特定的电子技术中,如电子枪技术、等离子体技术、电子开关技术等。
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空间系统电子部件工作频率越来越高,一些重要射频部件如谐振腔、射频窗和空间耦合器、放大器等的微放电现象成为研究的热点。微放电在空间真空高功率环境下,易导致谐振类设备失谐,使微波信号失调,或对设备表面产生慢性电蚀,导致设备失效等,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抑制微放电现象。